黨員先鋒創佳績 數字轉型領風潮 | 記婷婷東方IT與流程總監兼數智管理部部長張印

2025-04-27
破局: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工廠的跨越
走進婷婷東方的生產線,智能倉儲物流系統控制着AGV精準地配送物料,自動化生產線24小時不停地執行着生產動作,智慧看板實時跳動着生產經營數據......這一切的蝶變,始於張印同志爲主推進的智能製造項目。
作爲公司數字化轉型的“總工程師”,張印同志深知,傳統制造業的突圍必須依靠數字化革新。2024年底,他牽頭上線“智能製造運營管理平臺(MOM)”,將計劃排程、生產執行、設備管理、倉儲管理、質量管理、工業物聯網六大模塊納入數字化體系。平臺運行四個月以來,穩定執行生產工單36484條,設備保養記錄12098條,檢驗單22599條。“以前靠經驗排產,現在靠數據說話。”生產計劃員感慨道。
更大的突破在於智能倉儲與物流。張印同志帶領團隊引入自動化物流系統,通過AI算法優化庫存佈局,將倉儲空間利用率提高2倍以上,倉庫物資流轉效率提升23%。曾經需要多人協作的搬運任務,如今只需掃碼指令,AGV小車便能高效完成。“物料週轉速度加快,人均生產效率提升40%。”事業部負責人豎起了大拇指。
革新:以“數智基因”重塑管理血脈
“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管理革命。”作爲黨員,張印同志始終將“破釜沉舟”的改革精神貫穿工作。
在流程IT領域,他力推SAP-ERP系統深化應用,通過標準化業務流程,徹底解決“數據孤島”問題。一次實物盤點中,系統顯示某批次原料庫存異常,張印同志連夜帶隊覈查,最終解決賬實差異。“數據精準了,決策纔有底氣。”財務總監對此讚不絕口。
辦公無紙化是他另一項“亮眼工程”。依託BPM平臺,實現103條業務流程線上審批,上線一年時間,線上流程審批單據已達到49411 條。一名員工笑道:“以前找領導簽字跑到腿痠,現在手機上一點就能搞定!”更值得一提的是,張印同志正在構建“數據驅動”運營機制,力爭將公司經營指標分解至每個部門,通過自動取數生成動態看板。“目標清晰了,幹勁更足了。”一名基層管理者坦言。
守護:從“以修代保”到“預防式運維”
設備管理曾是婷婷東方的“痛點”,傳統模式下,一般會在設備發生故障後才採取措施。張印同志提出:“與其事後搶修,不如事前保養維護。”他帶領團隊搭建電子設備臺賬,爲每臺設備生成“數字身份證”。如今,設備運維人員只需通過手持PAD設備,任務清單和操作規範即刻推送至手中,設備保養及時率達到了99%以上。設備管理系統上線後,設備故障響應時間大幅縮短,維修工單的後評價機制更是讓設備維修投訴率也大大下降。“設備‘健康’了,生產更順暢!”車間主任連連稱讚。
初心:一名黨員的“數智情懷”
“我是黨員,必須衝在改革最前線。”在智能工廠建設的攻堅期,他組織黨員進行全廠庫存盤點,連續多天與大家工作至凌晨;爲推進流程標準化,他親自編制流程表單和流程圖,組織培訓宣貫會議數十次;面對技術創新,他組織成立“黨員技術攻堅組”,發揮黨員帶頭示範作用,用數據說服質疑者。同事評價他:“有技術人的嚴謹,更有黨員的熱忱。”
2024年,張印同志被授予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年度先進個人”。面對榮譽,他表示做得還遠遠不夠:“數字化轉型沒有終點,我們只是邁出了第一步,下一步將探索並實現人工智能大模型與硬質合金行業的深度融合,將公司打造成爲硬質合金行業‘人工智能+製造’標杆企業。”
破局: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工廠的跨越
走進婷婷東方的生產線,智能倉儲物流系統控制着AGV精準地配送物料,自動化生產線24小時不停地執行着生產動作,智慧看板實時跳動着生產經營數據......這一切的蝶變,始於張印同志爲主推進的智能製造項目。
作爲公司數字化轉型的“總工程師”,張印同志深知,傳統制造業的突圍必須依靠數字化革新。2024年底,他牽頭上線“智能製造運營管理平臺(MOM)”,將計劃排程、生產執行、設備管理、倉儲管理、質量管理、工業物聯網六大模塊納入數字化體系。平臺運行四個月以來,穩定執行生產工單36484條,設備保養記錄12098條,檢驗單22599條。“以前靠經驗排產,現在靠數據說話。”生產計劃員感慨道。
更大的突破在於智能倉儲與物流。張印同志帶領團隊引入自動化物流系統,通過AI算法優化庫存佈局,將倉儲空間利用率提高2倍以上,倉庫物資流轉效率提升23%。曾經需要多人協作的搬運任務,如今只需掃碼指令,AGV小車便能高效完成。“物料週轉速度加快,人均生產效率提升40%。”事業部負責人豎起了大拇指。
革新:以“數智基因”重塑管理血脈
“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管理革命。”作爲黨員,張印同志始終將“破釜沉舟”的改革精神貫穿工作。
在流程IT領域,他力推SAP-ERP系統深化應用,通過標準化業務流程,徹底解決“數據孤島”問題。一次實物盤點中,系統顯示某批次原料庫存異常,張印同志連夜帶隊覈查,最終解決賬實差異。“數據精準了,決策纔有底氣。”財務總監對此讚不絕口。
辦公無紙化是他另一項“亮眼工程”。依託BPM平臺,實現103條業務流程線上審批,上線一年時間,線上流程審批單據已達到49411 條。一名員工笑道:“以前找領導簽字跑到腿痠,現在手機上一點就能搞定!”更值得一提的是,張印同志正在構建“數據驅動”運營機制,力爭將公司經營指標分解至每個部門,通過自動取數生成動態看板。“目標清晰了,幹勁更足了。”一名基層管理者坦言。
守護:從“以修代保”到“預防式運維”
設備管理曾是婷婷東方的“痛點”,傳統模式下,一般會在設備發生故障後才採取措施。張印同志提出:“與其事後搶修,不如事前保養維護。”他帶領團隊搭建電子設備臺賬,爲每臺設備生成“數字身份證”。如今,設備運維人員只需通過手持PAD設備,任務清單和操作規範即刻推送至手中,設備保養及時率達到了99%以上。設備管理系統上線後,設備故障響應時間大幅縮短,維修工單的後評價機制更是讓設備維修投訴率也大大下降。“設備‘健康’了,生產更順暢!”車間主任連連稱讚。
初心:一名黨員的“數智情懷”
“我是黨員,必須衝在改革最前線。”在智能工廠建設的攻堅期,他組織黨員進行全廠庫存盤點,連續多天與大家工作至凌晨;爲推進流程標準化,他親自編制流程表單和流程圖,組織培訓宣貫會議數十次;面對技術創新,他組織成立“黨員技術攻堅組”,發揮黨員帶頭示範作用,用數據說服質疑者。同事評價他:“有技術人的嚴謹,更有黨員的熱忱。”
2024年,張印同志被授予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年度先進個人”。面對榮譽,他表示做得還遠遠不夠:“數字化轉型沒有終點,我們只是邁出了第一步,下一步將探索並實現人工智能大模型與硬質合金行業的深度融合,將公司打造成爲硬質合金行業‘人工智能+製造’標杆企業。”
深耕十二載鑄就航空夢 匠心守初心書寫報國情 ——記長沙鑫航機輪剎車有限公司工程師倪新微

2025-04-17
初心如磐:從“空白”中開闢道路
2013年倪新微初入長沙鑫航,面對的不僅是某幹線飛機前機輪項目的重任,更是機輪疲勞仿真領域的空白。沒有現成的材料數據,沒有成熟的分析流程,他像一名“拓荒者”,在浩如煙海的中外文獻中逐字比對,反覆修正參數,常常伏案至深夜。同事常感嘆他“鑽牛角尖”,他卻說:“數據差一絲,飛機安全就可能差千里。”最終,以他爲骨幹的科研團隊建立起公司首個機輪疲勞仿真及裂紋擴展分析方法,爲國產大飛機“骨骼”的可靠性裝上了一把“安全鎖”。
攻堅克難:以創新突破技術壁壘
2016年,F13項目啓動,這是公司首個直升機機輪項目。面對載荷高、體積小的嚴苛要求,倪新微大膽提出“對開式主機輪+噴射成型7055鍛鋁合金”的全新方案。試驗階段,剎車抱死、靜力矩不足等問題接踵而至。他索性將行軍牀搬進測試中心,連續一週跟蹤試驗,記錄上千組數據。裝配現場經常可以看到他雙手烏黑,親自給機輪進行各種“手術”,在他心中,有成千上萬個零部件,每一個零部件的微小差別,他都如數家珍。經過不斷改進與試驗,項目順利通過了各項測試驗證,也讓對方見識到公司的技術實力。項目成功後,某所專家感嘆:“你們的技術,讓國產直升機‘腳力’更穩了!”
使命擔當:在競標場上捍衛尊嚴
2022年的F31項目競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競爭對手步步緊逼,甚至在試驗現場故意發難。倪新微寸步不讓,據理力爭,連夜調取試驗錄像,用鐵證駁斥質疑。20多天的實物PK,他白天協調試驗,深夜修改方案,喉嚨沙啞卻目光如炬。當公司以壓倒性優勢勝出時,他眼眶泛紅:“這不僅是一場技術較量,更是鑫航航空人的尊嚴之戰。”
情懷致遠:讓國產機輪“飛”向世界
在某支線飛機前機輪國產化攻關中,倪新微面臨更嚴峻的挑戰——關鍵零部件脹管脹芯研製緊急攻關。他帶領團隊對脹管脹芯進行6輪迭代,從材料配比到工藝參數,像雕琢藝術品般精益求精。面對一次次試驗失敗,他不屈不撓,長期駐守在製造車間,與機加工人一道校準機牀精度、同工藝人員探討優化方案。最終,完全自主的國產脹管脹芯符合穩定性、一致性要求,成本降低30%。參與評審的老師豎起大拇指:“這纔是中國製造的底氣!”
十二年如一日,倪新微的辦公桌始終放着“航空報國”四個大字。如今,作爲機輪結構室主任,他依然奮戰在一線,帶着年輕團隊探索全電剎車等前沿領域。有人問他爲何如此執着,他笑道:“每當看見自己設計的機輪隨飛機騰空、保飛機安穩着陸,就覺得所有的夜都沒白熬。”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倪新微用十二載青春,將“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誓言熔鑄成一個個翱翔藍天的國產機輪,在浩瀚長空中,書寫着一名普通工程師最熾熱的報國情懷。
初心如磐:從“空白”中開闢道路
2013年倪新微初入長沙鑫航,面對的不僅是某幹線飛機前機輪項目的重任,更是機輪疲勞仿真領域的空白。沒有現成的材料數據,沒有成熟的分析流程,他像一名“拓荒者”,在浩如煙海的中外文獻中逐字比對,反覆修正參數,常常伏案至深夜。同事常感嘆他“鑽牛角尖”,他卻說:“數據差一絲,飛機安全就可能差千里。”最終,以他爲骨幹的科研團隊建立起公司首個機輪疲勞仿真及裂紋擴展分析方法,爲國產大飛機“骨骼”的可靠性裝上了一把“安全鎖”。
攻堅克難:以創新突破技術壁壘
2016年,F13項目啓動,這是公司首個直升機機輪項目。面對載荷高、體積小的嚴苛要求,倪新微大膽提出“對開式主機輪+噴射成型7055鍛鋁合金”的全新方案。試驗階段,剎車抱死、靜力矩不足等問題接踵而至。他索性將行軍牀搬進測試中心,連續一週跟蹤試驗,記錄上千組數據。裝配現場經常可以看到他雙手烏黑,親自給機輪進行各種“手術”,在他心中,有成千上萬個零部件,每一個零部件的微小差別,他都如數家珍。經過不斷改進與試驗,項目順利通過了各項測試驗證,也讓對方見識到公司的技術實力。項目成功後,某所專家感嘆:“你們的技術,讓國產直升機‘腳力’更穩了!”
使命擔當:在競標場上捍衛尊嚴
2022年的F31項目競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競爭對手步步緊逼,甚至在試驗現場故意發難。倪新微寸步不讓,據理力爭,連夜調取試驗錄像,用鐵證駁斥質疑。20多天的實物PK,他白天協調試驗,深夜修改方案,喉嚨沙啞卻目光如炬。當公司以壓倒性優勢勝出時,他眼眶泛紅:“這不僅是一場技術較量,更是鑫航航空人的尊嚴之戰。”
情懷致遠:讓國產機輪“飛”向世界
在某支線飛機前機輪國產化攻關中,倪新微面臨更嚴峻的挑戰——關鍵零部件脹管脹芯研製緊急攻關。他帶領團隊對脹管脹芯進行6輪迭代,從材料配比到工藝參數,像雕琢藝術品般精益求精。面對一次次試驗失敗,他不屈不撓,長期駐守在製造車間,與機加工人一道校準機牀精度、同工藝人員探討優化方案。最終,完全自主的國產脹管脹芯符合穩定性、一致性要求,成本降低30%。參與評審的老師豎起大拇指:“這纔是中國製造的底氣!”
十二年如一日,倪新微的辦公桌始終放着“航空報國”四個大字。如今,作爲機輪結構室主任,他依然奮戰在一線,帶着年輕團隊探索全電剎車等前沿領域。有人問他爲何如此執着,他笑道:“每當看見自己設計的機輪隨飛機騰空、保飛機安穩着陸,就覺得所有的夜都沒白熬。”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倪新微用十二載青春,將“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誓言熔鑄成一個個翱翔藍天的國產機輪,在浩瀚長空中,書寫着一名普通工程師最熾熱的報國情懷。
長沙偉徽獲評第十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賽 優秀企業

2024-11-22
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遵循政府引導、公益支持、市場助力原則,圍繞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搭建“政、產、學、研、用、金、服、城”多向對接交流平臺,發現優質企業和團隊,發掘源頭創新與早期項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服務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支撐國家高新區、國家自創區建設,助力構建以科技創新爲引領、以先進製造業爲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
長沙偉徽自2001年6月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稀有金屬化合物的研發、生產,主要產品爲稀有金屬二元或多元複式碳化物、碳氮化物,其產品性能和指標參數均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打破了部分進口產品的壟斷。長沙偉徽擁有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實驗室,是我國稀有金屬碳化物行業領先企業之一,也是國內硬質合金添加劑行業的龍頭企業。
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遵循政府引導、公益支持、市場助力原則,圍繞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搭建“政、產、學、研、用、金、服、城”多向對接交流平臺,發現優質企業和團隊,發掘源頭創新與早期項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服務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支撐國家高新區、國家自創區建設,助力構建以科技創新爲引領、以先進製造業爲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
長沙偉徽自2001年6月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稀有金屬化合物的研發、生產,主要產品爲稀有金屬二元或多元複式碳化物、碳氮化物,其產品性能和指標參數均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打破了部分進口產品的壟斷。長沙偉徽擁有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實驗室,是我國稀有金屬碳化物行業領先企業之一,也是國內硬質合金添加劑行業的龍頭企業。
婷婷新材子公司長沙偉徽新材 成功通過湖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

2024-04-30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專精特新企業則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僅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型”發展特徵,更是能成爲產業鏈補鏈強鏈的主力軍,爲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的動力。
婷婷新材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興湘集團第二次黨代會精神,落實省國資委、興湘集團和粉冶中心的決策部署,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合力攻關,堅持以“科技成果轉化爲抓手”,不斷促進產業升級,積極推動創新發展。
未來,婷婷新材將不斷加大對所屬子公司、事業部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工作的支持,積極提升公司各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技術創新平臺的提檔升級,全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真正實現在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專精特新企業則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僅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型”發展特徵,更是能成爲產業鏈補鏈強鏈的主力軍,爲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的動力。
婷婷新材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興湘集團第二次黨代會精神,落實省國資委、興湘集團和粉冶中心的決策部署,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合力攻關,堅持以“科技成果轉化爲抓手”,不斷促進產業升級,積極推動創新發展。
未來,婷婷新材將不斷加大對所屬子公司、事業部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工作的支持,積極提升公司各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技術創新平臺的提檔升級,全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真正實現在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
婷婷新材子公司長沙偉徽新材列爲長沙市智能製造試點企業名單

2024-03-11
近日,長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下發《關於公佈長沙市第十批智能製造試點企業名單的通知》,確定長沙偉徽高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爲第十批市級智能製造試點企業。
智能製造試點企業是根據《長沙市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相關要求,遵循政府引導、企業自願原則,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企業申報、區縣推薦、專家評審、公示等程序而確定的基礎條件好、成長性強、符合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要求的企業,目的在於提升長沙市制造企業的智能製造能力,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
長沙偉徽新材是婷婷新材全資子公司,一直專注於稀有金屬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生產的17類75種牌號產品,是行業內產品種類最爲齊全的企業之一,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其各項性能指標均處於國內先進水平,並逐步替代進口產品,成爲國內稀有金屬碳化物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長沙偉徽新材將以入選智能製造試點企業爲契機,積極爭取各項政策支持,通過發展智能製造,推動生產效率提高、運營成本降低,推進智能製造高質量發展。
近日,長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下發《關於公佈長沙市第十批智能製造試點企業名單的通知》,確定長沙偉徽高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爲第十批市級智能製造試點企業。
智能製造試點企業是根據《長沙市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相關要求,遵循政府引導、企業自願原則,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企業申報、區縣推薦、專家評審、公示等程序而確定的基礎條件好、成長性強、符合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要求的企業,目的在於提升長沙市制造企業的智能製造能力,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
長沙偉徽新材是婷婷新材全資子公司,一直專注於稀有金屬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生產的17類75種牌號產品,是行業內產品種類最爲齊全的企業之一,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其各項性能指標均處於國內先進水平,並逐步替代進口產品,成爲國內稀有金屬碳化物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長沙偉徽新材將以入選智能製造試點企業爲契機,積極爭取各項政策支持,通過發展智能製造,推動生產效率提高、運營成本降低,推進智能製造高質量發展。
偉徽新材召開戰略討論分享會

2024-01-16
楊麒詳細介紹了世界500強企業霍尼韋爾的戰略執行流程及工具,各部門負責人分別對公司現狀進行了介紹,隨後開展了SWOT分析,所有參會人員進行了頭腦風暴,總結分析了公司目前的優勢、劣勢以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對公司長期突破方向及目標進行了討論,由此確定2024年奮鬥目標,識別出需要改進的關鍵流程,確定了責任人和職責,最後設定了可測量的目標和時間節點。
楊嘉奇在總結講話中強調,公司要認真學習世界500強企業的管理方法,堅持用好這些戰略工具,不斷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努力將公司打造成世界領先的硬質合金綜合原材料供應商。
通過本次戰略討論分享,公司中高層對公司的願景、使命和需要長期突破的方向、目標及2024年奮鬥目標與需要改進的關鍵流程達成了共識。
楊麒詳細介紹了世界500強企業霍尼韋爾的戰略執行流程及工具,各部門負責人分別對公司現狀進行了介紹,隨後開展了SWOT分析,所有參會人員進行了頭腦風暴,總結分析了公司目前的優勢、劣勢以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對公司長期突破方向及目標進行了討論,由此確定2024年奮鬥目標,識別出需要改進的關鍵流程,確定了責任人和職責,最後設定了可測量的目標和時間節點。
楊嘉奇在總結講話中強調,公司要認真學習世界500強企業的管理方法,堅持用好這些戰略工具,不斷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努力將公司打造成世界領先的硬質合金綜合原材料供應商。
通過本次戰略討論分享,公司中高層對公司的願景、使命和需要長期突破的方向、目標及2024年奮鬥目標與需要改進的關鍵流程達成了共識。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